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525篇
化学   1087篇
晶体学   42篇
力学   84篇
综合类   78篇
数学   204篇
物理学   6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1年   3篇
  1965年   3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利用改进型的溶胶-凝胶法, 制得了由锐钛矿相纳米颗粒组成的TiO2多孔微纳小球。通过调节前驱物浓度, 合成出粒径可控的尺寸分别为100, 175, 225, 475 nm的TiO2微纳小球, 并通过电泳沉积法将合成出的小球作为光散射层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中。由于这种微纳小球在具备良好的光散射性能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染料吸附量, 因此相较于基于纳米颗粒的单层结构的DSSC拥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通过比较分析, 粒径尺寸为475 nm的微球作为光散射层的DSSC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6.3%, 较之于基于纳米颗粒的DSSC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82.
利用改进型的溶胶-凝胶法,制得了由锐钛矿相纳米颗粒组成的TiO2多孔微纳小球。通过调节前驱物浓度,合成出粒径可控的尺寸分别为100,175,225,475 nm的TiO2微纳小球,并通过电泳沉积法将合成出的小球作为光散射层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中。由于这种微纳小球在具备良好的光散射性能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染料吸附量,因此相较于基于纳米颗粒的单层结构的DSSC拥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通过比较分析,粒径尺寸为475 nm的微球作为光散射层的DSSC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6.3%,较之于基于纳米颗粒的DSSC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83.
以(NH4)6Mo7O24·4H2O和Bi(NO3)3·5H2O为原料,采用普通水热法制备Bi2MoO6光催化剂,研究pH值对制备该光催化剂的影响.对所制备的系列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H值对Bi2MoO6晶体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催化性能均有显著影响.pH值为1~7时,所制备的样品为纯相Bi2MoO6,pH值为9或11时,出现第二相Bi3.64Mo0.36O6.55;随着pH值的升高,形貌依次为纳米棒、纳米片和无规则纳米颗粒.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通过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odamine B,RhB),探讨了制备Bi2MoO6的pH值对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当pH=7时,制备的样品光催化效果最好,光照50 min后对初始浓度为5 mg·L-1的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为85%.  相似文献   
84.
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和咪唑及2,2’-联吡啶为配体构筑了2种配合物[Zn2(npa)2(Im)4](1)和[Cd2(npa)2(2,2’-bipy)2(H2O)2]·2H2O(2)(npa2-=3-硝基邻苯二甲酸根,Im=咪唑,2,2’-bipy=2,2’-联吡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了配合物12的热稳定性。2个配合物均为双核分子,具有M2C8O4十四元大环结构。配合物1的双核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3D网络结构,配合物2的双核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形成2D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85.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氨基三唑(AMI)为模板分子,异丁醇为溶剂,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酯(EDMA)为交联剂,合成了氨基三唑分子印迹聚合物(AMI-MIP)。采用静态平衡结合实验和选择性实验评价了AMI-MIP对底物分子的结合特性及分子识别性能,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AMI-MIP对AMI存在不同亲和力的两类结合位点,且对AMI具有很高的选择吸附特性和良好的分子识别性能,AMI-MIP对AMI的吸附行为可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86.
重度原油注空气低温氧化过程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氧化反应对现场燃烧(ISC)技术点火的成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采用高压氧化管,研究了不同温度压力下,新疆克拉玛依重度原油的低温氧化过程.结果表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对低温氧化反应的放热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气体产物有明显影响.适合油样低温氧化反应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50℃和10MPa.此外,采用纯组分替代原油族组分进行低温氧化实验,研究低温氧化反应对原油族组分(饱和烃、芳香烃、胶质、沥青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所含族组分中,芳香烃组分最易被氧化,其含量由氧化前的19.17%减少到12.38%(150℃)和9.51%(250℃).随着低温氧化过程的进行,结构复杂的族组分(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明显增加.实验数据对油藏实施注空气技术,以及该技术现场实施条件的确定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采用活性单元拼接法设计并合成了10个含1,2,4-三唑硫醚单元的新型喹唑啉酮类衍生物(1a~1j),其结构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1a对小麦赤霉菌的抑制率为40%;1j对半夏立枯菌的抑制率为34%;1e,1f和1h对水稻纹枯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5%,34%和34%。  相似文献   
88.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adsorption of small molecules or macromolecules to a materials surface is of importance, for example, in the context of material and biomaterial research. Classical atomistic simulations in principle provide microscopic insight in the complex entropic and enthalpic interplay at the interface. However, an application of classical atomistic simulation techniques to such interface systems is a nontrivial problem, mostly because commonly used force fields cannot be straightforwardly applied, as they are usually developed to reproduce bulk properties of either solids or liquids but not the interfacial region between two phases. Therefore, a dual‐scale modeling approach has often been the method of choice in the past, in which the classical force field is parameterized such that quantum chemical information on near‐surface conformations and adsorption energies is reproduced by the classical force field. We will discuss in this review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of quantum‐classical modeling of molecule–surface interactions and outline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this field. In this context, we will, among other things, lay emphasis on discussing ways to obtain representable force fields and propose systematic and system‐independent strategies to optimize the quantum‐classical fitting procedure. © 2013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89.
The diffusion of 125I? in compacted Gaomiaozi (GMZ) bentonite was investigated by capillary in-diffusion method. Apparent and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and accessible porosity of iodide in GMZ bentonite were obtained, and the effect of ionic strength on diffusion parameters was studied.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iodide in compacted GMZ bentonite are in the range of 1.0–6.0 × 10?10 m2 s?1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ry bulk density 1,500 kg m?3 and temperature 298 K, and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ionic strength. This effect was explain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compacted bentonite. The iodide can only diffuse in unbound interparticle pore solution of compacted bentonite.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a function of accessible porosity which is decided by the thickness of diffusion double layer, and the thickness is in turn controlled by ionic strength.  相似文献   
9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电化学氟化法生产的全氟环己烷酰氟产品中主要产物全氟酰氟进行了检测。在60℃下,采用甲醇对全氟环己烷酰氟产品进行甲酯化处理。考察了不同长度,极性及膜厚的毛细管色谱柱的分离效果。以KB-1MS毛细管色谱柱(90 m×0.25 mm×1.0μm)为分离柱,采用GC/MS法对全氟酰氟组成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有机质谱学裂解规律,分别对环状全氟羧酸甲酯、饱和直链全氟羧酸甲酯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裂解方式和质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通过质谱数据库检索、标准品对照及已知全氟化合物的质谱信息分析,共鉴定出5种全氟酰氟,其中包括两种异构体;测得全氟环己烷酰氟约占总全氟酰氟含量的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